close

日前逛到一個部落格,看到這篇文章,看到一半就己經笑到不行,所以決定要分享一下。由於原文是簡體字,所以我把它弄成繁體再轉貼到這裡來。

【問】:為什麼放在口袋裡的耳機線很容易纏在一起? 

【答】
甲: 這個問題可以從結構學角度來解釋。 耳機線為包裹著熱塑彈性材料的金屬絲,而且長寬比例極度失調,導致了它極易被彎曲;而且,同時,跟筆記本電源線不一樣,耳機線還很容易發生圍繞中軸(金屬絲)的扭轉。 這造成耳機線在結構上至少有三個維度(左右彎曲、前後彎曲和圍繞中軸的扭轉)的不穩定性。

很不幸的是,耳機的前端還必須分叉成兩股,以繞上你的脖子。 可以粗略認為,耳機線的每一次形狀變換,都牽扯一個9維向量(3條耳機線)的變化,十分複雜,它真是亂麻中的亂麻。

眾所周知,水往低處流,這是能量最小原理的體現。 高處的水池一旦出現缺口,就是一個不穩定狀態,必須向穩定狀態(低處)轉移。 同樣道理,把耳機線不經整理塞在口袋中後,它隨著身體晃動不斷地晃,還受到兩側布料的擠壓力和摩擦力,在復雜的力學環境下,它必須將自己“推向”某種穩定狀態,以克服各種外力的“打擾”。

那麼,它如何追求穩定呢? 對,就是自身纏繞! 這樣可以在不改變材料特性的情況下大幅增加結構的穩定性。 纏繞越緊密,強度通常就越高。 就好像受潮的油條,可能兩股的時候還立得起來,吃掉其中一股就不行了。

於是,這個複雜的9維向量耳機線,不斷靠近它的終極目標:緊緊纏繞,以確保自身結構穩定。 這樣說起來,耳機線的纏繞實在是個科學宿命。 但並不是沒有解決辦法。 比如,用更粗更有韌性的線材,以加強自身強度(某些品牌的耳機線材用了尼龍網包覆,防纏繞效果很好);或者用更短的耳機線減少變化總量;或者事先整理好(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結構強度)才放入口袋;再或者,乾脆自己亂纏一通,從概率的角度看,拿出來時也不見得會更亂到哪裡去。 


乙: 用流體力學來解釋這個問題吧 ​​。 現實中的流體都是有粘性的,只是粘性大小不同而已(例如,菜油的粘性大於水)。 均勻流動的粘性流體在受到外部干擾的時候會產生一定的紊亂,想像一下:一條均勻流動的河水,突然掉進一塊大石頭,河水就會受到干擾而產生旋渦、波浪等紊亂現象。

好了,想想我們的主角——耳機線:耳機線之間的摩擦碰撞,口袋對它的碰撞和摩擦,以及外界不斷的擠壓、揉搓、抖動……都構成了流體運動的動力和對其的干擾。 所以,不難理解,即使是理得很順的耳機線,最後都會變成一堆亂麻。因為再均勻的流體,只要有粘性和乾擾的存在,最後都會紊亂,更何況一開始我們的“流體”就不怎麼均勻呢。 讓人頭痛的是,水流紊亂了,最後只要干擾去除,動力還在,自個也就理順了。 可是耳機線不一樣啊。 有些同學一抓狂,火氣上來了直接扯斷耳機線,這可不就是理順了。 


丙: 人從衣袋裡取出耳機線時,通常是很隨意地用兩指夾取出來,這會讓耳機線再次運動,加大打結的機率。 最後,當亂團團的耳機線放在眼前時,人們通常會直取端點,向外拉拽,試圖破除原有的多圓混沌狀態,讓弧度消失,殊不知此時耳機線均已多次穿越那些交疊的不規則圓環,強行向外拉拽的後果只能是打結。 總之,耳機線的糾纏是複雜力學過程和人類心理共同作用的一個結果。


丁: 每副耳機裡都住著一個小神仙,當你聽音樂的時候,小神仙就會跟著節拍翩翩起舞或者瘋狂扭動,這取決於你聽音樂的種類。 當你休息了,音樂沒有了,小神仙覺得很寂寞,就順著線路來回亂跑,試圖找回剛剛的音樂。 如果你聽的是天鵝湖,小神仙的步伐會慢一點,耳機的線也不會纏太多圈,如果你聽的是disco,那就慘了,準備花上兩個小時整理耳機線吧。 

轉貼自:http://www.bullogger.com/blogs/jishisan/archives/181898.aspx

~End~

Luzitha@Lightning Raider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耳機線
    全站熱搜

    Luzit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